Post

周末了,来点硬汉派小说!

第一本书是来自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说起来第一次知道这个作家的名字,还是在本科时看老友记的时候,乔伊跟钱德勒都想让菲比肚里的宝宝其自己的名字,然后争论起来哪个名字的名人多,钱德勒想了一下说出了雷蒙德钱德勒这个名字,不过那时候自己和乔伊一样,并不知道起这个名字的所谓“名人”到底是谁。后来在读村上春树的访谈时,有篇报道提到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告别,那时候开开始意识到这个名字背后的分量,能让自己喜欢的作家奉为圭臬的作品,一定有其非同寻常之处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终于打开了这本书,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1个礼拜左右的时间便读完了。虽然这是一本侦探小说,但是作者并没有依靠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复杂精巧的构思来俘获读者,并且在我的阅读过程中丝毫没有产生那种迫不及待想要了解真相的心绪。恰恰相反,真正让我觉得深陷其中欲罢不能的,是故事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为此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主人公的生活起居和心理过程,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并且事无巨细的描写,让主人公变成一个仿佛坐在你身边跟你面对面交流的朋友,而这个朋友,一旦你跟着作者的笔触深入了解过后,便愈发觉得难能可贵,以至于在读完全书之后,竟有一丝落寞之感。

作者笔下的私人侦探马洛,可以说满足了所有男性关于侦探的幻想,讲原则,重友情,坚毅果断,睿智达练,幽默风趣,锲而不舍,浑身上下散发出迷人的荷尔蒙气息。他不喜欢有钱人的生活,对世间一切事物的运转都有一套透彻而精妙的看法。他行为举止有些散漫,但却实实在在拥有自己内心所坚信的东西,这种信念在任何残酷的外在条件下都不会动摇,并且自己能够为此信念付出一切代价。

作者说:马洛是个讲究方法的家伙,天塌下来也不能干扰他煮咖啡,就算一个绝望的汉子手上拿把枪来也不管。

文中有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故事中那个有些神经质的作家韦德在信件中写道:作家,每种东西都得像另一种东西。虽然是来自作者的官方吐槽,但我觉得这句话简单直白的点明身为一名作家最应具备的一项技能,即通过熟悉的事物来描写陌生事物的能力。如果一个作家写出的全是大家都了如指掌的事情,那么这个作品一定没有阅读的价值,而如果一个作家写出的作品完全像是佛经里的无字天书那样高深莫测,自然也吸引不到任何读者。因此,最成功的作家往往是通过描写熟悉的事物让读者从中领悟到不一样的想法,从而生发出一种为什么我之前没有想到这一点的感叹,阅读过程中这种场合出现的越多,这部作品便越值得反复玩味,其价值也会经久不衰。当然,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靠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另一方面需要精雕细琢的文字功底。在我看来,一部好的作品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第二本书是来自海明威三部短篇的《杀手》,《雨中猫》和《白象般的群山》,说起硬汉小说当然不得不提海明威,从老人与海到乞力马扎罗的雪,这位蓄着络腮胡子的大汉笔下的人物和风景,永远不会让人失望。虽然他的语言风格在其著名的长篇小说中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显,但是受制于这些小说的篇幅,作者那种近乎偏执的简洁很难在书中所有地方保持高度一致。这就跟开车一样,里程长了,即使经验再丰富的司机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全神贯注的驾驶。

而短篇小说则不一样,因为短小,反而更容易将作者凝练简洁的行文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是那种一贯干净到有些冰冷的笔调,但是简单之中却蕴藏着精巧。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