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拖延症!!!
怎样克服拖延症,内容整理自网络。
为什么你会拖延?
当你迫使自己去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时,你会对它们产生一种心理学家唤作任务厌恶的强烈反应,而由此你就会开始拖延。你对一项任务越是厌恶,你就越抵制它,而相应地你也就越有可能会选择拖延。
那些会让人产生厌恶的任务通常:
- 很无聊
- 会给人造成挫败感
- 非常困难
- 对个人缺乏意义且不具备内在报酬
- 本身模糊不清(你不知道该怎么做)
- 没有结构性
你对某一项任务的情绪越消极,你就越有可能选择拖延;而且按照Pychyl的观点,“上述任一特点都可以导致这种结果”。
了解自己,克服拖延心理
每当你意识到自己应该正在做但实际却没有在做某事的时候,你就会用一些思维方式作回应来为自己开脱。但它们本身绝无实质助益,想要克服这些偏颇,关键就在于你需要承认它们的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列出自己一般会用什么话或做什么事来为自己的拖延行为开脱”,然后利用它们来警醒自己谨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回应自身的行为。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拖延借口:
- 分散注意力,去想一些别的东西
- 有意无意地忘记掉任务
- 淡化任务的重要性
- 拒绝承担责任,将自己与任务相剥离
- 寻找能够合理化自己拖延行为的新信息 (比如,你会告诉自己,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开始做这件事)
限制自己,控制完成的时间
给自己完成任务加一个时间限制,这样一来你从一开始就可以预见到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结束任务,因而这项任务对你而言也就变得更有趣,更有结构性,以及不那么令人挫败与倍感困难了。
此外,这个方法还能极大地提高生产率。当你给自己完成任务加了时间限制,而不是允许自己在一个问题上投入过多时间时,你就会迫使自己去付出更多精力以弥补时间的不足来完成这项任务,这显然会让你变得更有效率。
别纵容自己,立刻开始行动
通常,人们总是高估了自己做某事所需要的动力。
如果你打算去锻炼,那实际上你并不需要拥有整整一个小时的动力来驱使自己完成所有运动;你需要的不过是10分钟的干劲,让你足以收拾好行头并驱车前往体育馆。而一旦你到了体育馆,你自然而然就会完成锻炼。如果你打算要打扫地下室,那你也并不需要一整个下午都不断给自己鼓劲;你需要的不过就是花上五分钟让自己能够摆脱上一件事的影响,迅速进入新的状态。
所以最简单的建议之一,就是只要开始做就对了。一旦我们着手开始做某件事了,我们一般都会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
当你发现自己想着“我更希望把这件事留到明天再做,有压力的时候我才会做的更好”或者“时间还早着呢”时,你应该将它们视为你马上要做一些无谓的拖延了的信号;同时,也将它们作为警示,激励自己立刻开始做事。”
要想有效率,先学会断网
在有重要事务需要完成时,断网是多么的重要。因为人们上网时,47%的时候都是浪费在拖延上的。如果想要始终坚持追求我们的目标,我们就需要把自己和那些潜在的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如社交工具,相剥离。
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远离微信,微博,邮件,或其他任何自己所喜欢的、在我们工作期间同时在电脑或手机后台运行的工具们。关掉它们!
逆向规划,把任务变得更具体
简单来说,就是你先想想看,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要完成这个目标,你之前要完成哪些小任务,而要完成这些小任务,在更前的时间,你要做哪些准备?而从终极目标,一步步倒退到最初的起点,你就会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了。
以写论文为例,现在,你的终极目标是写一篇完整的论文。那咱们倒退一步,想想看,论文有哪些部分呢?至少得包括: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吧。那完成这三个部分,必备条件是什么呢?是的,得有资料。资料够了,才知道正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该怎么编。那么搜集资料有哪些途径呢?可以有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渠道。到这一步,就具有了足够的可操作性,你就可以开动了,你可去上网,你可以去查询。总之,都是非常具体的东西。
运用逆向规划的方法,我们把目标逐步拆解。从刚开始要写一篇完整的论文,到最后只需要去数据库找东西。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晰了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