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穷人的思维与机会成本

最近在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十分佩服作者能用如此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经济学背后的原理阐述得这么明白。

曼昆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还在小布什在任期间担任过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由市场主义倡导者。说实话刚开始从快递包装内看到这两部书时内心还是有点担忧的,毕竟一般印象里这种大部头的学科专著都是以晦涩难度,高深莫测著称。然而等到自己架不住强烈的好奇心翻开书本之后,才发现里面的内容是如此生动有趣,随着自己思维局限不断被打破,读起来简直有种酣畅淋漓之感。

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看完两册书的内容,但是目前为止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要属两个概念:一个是机会成本,一个是不同时间维度下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后一种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观察视角,有些我们短期内看起来习以为然的现象,放到长期的视角下就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而前者则是弥补了我的一个思维盲点,就是在考虑做一件事的收益时,不能只看到它能为你带来什么,还应该时时留意你为了做这件事需要放弃什么。有时候往往这些需要放弃的东西更为重要,而这也是在日常思考中很容易忽视的一点。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词,叫穷人思维。因为穷过,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先考虑钱的问题。殊不知,越是先考虑钱,越是丧失了赚更多钱的机会。穷人思维并不是说穷人才有的想法,而是说带有这种思维会导致贫穷、越来越穷。

比如你日入500,打扫你的房子需要一天时间,请清洁阿姨是300,你会怎么做?看到这里,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当然是雇人打扫啊。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选择的是自己打扫。

和打扫房间一样,生活中还有很多所谓的“省钱绝招”。你为了几块钱的优惠输入了手机号领取可能根本用不上的优惠券,从此你要忍受无穷无尽的垃圾短信骚扰;想去看个电影,在各个团购App对比了几个小时才决定买哪张票;观看免费的视频而不付费买会员,宁可忍受开头120秒的广告。

这些活动背后的隐性时间成本可能远高于你千辛万苦节省下来的那些小优惠。当你把你的时间看得很值钱的时候,你就不会花时间在省钱上,而是花在投资自己上。

而投资自己在短期内看来是一件毫无回报的事情,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你看过的这些书,听过的讲座,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时光,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你,让你在人生的长期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又和之前看经济学原理学到的第二个概念不谋而合。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