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对话陈嘉映
近来看了好多期十三邀内容,感觉陈嘉映这期的访谈自己最喜欢。喜欢的原因呢,觉得陈嘉映准确地回答出了自己一直在思考却没有找到答案的那些问题,因此听的时候就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先是期待会得到怎样的回答,然后觉得陈给出的答案非常精彩,让我有种不想遗失任何一个细节,并且在听到一些好的内容时总想要立马记下来。事后,慢慢一个人回味,又觉得陈的谈话确实是经过思考的结果,他抛出的每个话题都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简单说的话,就是好的谈话能启发一个人开始思考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下面总结一下陈在节目中表达出的观点,有一些我觉得值得记下来在日后反复思考。
阅读是两千多年中一个核心的人类精神方式,一开始只有精英才能阅读,所以社会就是精英的。能阅读的人就考进士、考状元,然后当县长,社会就按照能阅读的人制定的模式进行发展。后来,大家都能阅读了,大家就开始读报纸,开始竞选,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发表观点。
所以说现在这种网络阅读、关键词阅读的形式,是不是人类的一种历史倒退,即虽然表面看起来现代文明蓬勃发展,绝大多数人都能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但是与此同时,不管是背后某种势力的刻意引导也罢,社会的自然变迁也罢,绝大多数普通人正在慢慢丧失长篇阅读的能力,因此世界又重新回到那个只有进行阅读的人,有能力进行长篇阅读的人才能管理和控制这个世界的运转。
阅读的特点有很多,其中一个特点是如果我没读懂的话,可以停一下。如果在电影院看电影的话,你就必须跟着导演指定的节奏在推进,这些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如何汲取信息。当年中国出过一本很火的畅销书《学习的革命》,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提倡我们要用关键词来代替阅读。
阅读变成了一种获得信息的工具和手段,缺乏细节、缺乏感受的关键词阅读会让人丢失那种从优美的文学描写中获得的阅读快感。
但是这是一种技术的进步,也是一种面对客观局势的无奈,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信息量过于庞大,人们无法处理这么多信息,只能从中汲取关键词进行吸收。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大家开始变得越来越封闭,成为一个个信息茧房,大家不同思想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的机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这也是我近来越来越少用微信这类熟人社交的原因,朋友圈里没有什么思想、观点的讨论,即便自己能抛出一些观点,得到的绝大多数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点赞。
除此之外,公众号这种订阅制媒体的流行,使得人们只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公众号根据各种大数据和读者反馈,只生产他们想要的内容。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媒体行业的准入门槛,但是也让这个行业丧失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效应,那些没有下限、讨好受众胃口的人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人们的各种观点,不管是好还是坏,被周围的正反馈不断强化,导致网络上的人思想变得越来越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