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应该是去提供一种观察和分享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创作者,我们应该是去提供一种观察和分享,而不是去形成共识。 贾樟柯的这句话很有意思,纯粹的创作不应该带有目的性和指向性,也不应该包含诱导性。而只是提供一个视角,客观地观察这个世界。 事物本身有自己的叙事语言,或者说,每个人眼睛中看到的世界本身已经包含了其主观意愿在里面。 常常觉得自己灵感很多,但是真正下笔时又经常卡壳,我觉得很大原因在于自己之前对于创作的认知总是局...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创作者,我们应该是去提供一种观察和分享,而不是去形成共识。 贾樟柯的这句话很有意思,纯粹的创作不应该带有目的性和指向性,也不应该包含诱导性。而只是提供一个视角,客观地观察这个世界。 事物本身有自己的叙事语言,或者说,每个人眼睛中看到的世界本身已经包含了其主观意愿在里面。 常常觉得自己灵感很多,但是真正下笔时又经常卡壳,我觉得很大原因在于自己之前对于创作的认知总是局...
内容整理自Youtube频道《超級歪 SuperY》相关内容。 维特根斯坦的时代背景 维特根斯坦在1889年出生于一个维也纳富豪之家,排行老八,他们家族富有的程度,大概就像美国的卡内基家族、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维特根斯坦生长的时代,正好是19世纪末文化上高度繁荣的维也纳,有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克林姆的新艺术运动,荀白克的无调性音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维特根斯坦天生就热爱新观念的刺激,但...
内容整理自Youtube频道《超級歪 SuperY》相关内容。 苏格拉底的时代 苏格拉底出于生公元前470年,他成长的年代正好是雅典由盛转衰的时候,小时候看着雅典人打波希战争,三次战胜波斯帝国,但到了40岁时自己参与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却亲眼目睹雅典败给了斯巴达。 当时雅典城邦没落,社会上的年轻人开始质疑社会现况,质疑什么叫做爱国?雅典的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吗?在年轻人彷徨无助、想要知道真理...
内容整理自Youtube频道《超級歪 SuperY》相关内容。 尼采思想的时代背景 尼采出生于19世纪的普鲁士王国,也就是今天的德国,在当时欧洲存在着一种民族比较心态,认为法国是文明的象征,德国是文化的象征,当时的欧洲知识分子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要追求美好生活,文明已经绰绰有余,文化又有何必要? 当时西方文明的中心、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就是在法国,启蒙、文明化的意思就是在解释世界时,用自然...
近来看了好多期十三邀内容,感觉陈嘉映这期的访谈自己最喜欢。喜欢的原因呢,觉得陈嘉映准确地回答出了自己一直在思考却没有找到答案的那些问题,因此听的时候就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先是期待会得到怎样的回答,然后觉得陈给出的答案非常精彩,让我有种不想遗失任何一个细节,并且在听到一些好的内容时总想要立马记下来。事后,慢慢一个人回味,又觉得陈的谈话确实是经过思考的结果,他抛出的每个话题都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今天在网上和别人交流时,忽然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人住在公司的宿舍,不需要处理在外面住的一系列手续,每天可以吃食堂的饭,上下班只需要10分钟,工作之外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但是也同样让我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是不能长久延续下去的,将来要成家,要搬到外面去住,要操心各种杂事,通勤时间变长等等,都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因此,现在的时间也许是未来的人生中最...
A collection of my favorite music. some principles: no genres, BC any genre is just pop in its own era. keep it simple and easy to maintain. singer&composer name ...
今天看了一本书,里面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东京丸之内有一家非常大的书店,丸善丸之内本店,在这家书店的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的都是一些诸如“跟我学年收立马翻10倍”之类的书,这些书一看名字就知道品味很低,但是却常年占据书店的畅销榜前列,丸善丸之内书店可以说是日本学历最高的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了,从人们所趋向的书就可以看出社会的大环境,即美意识的缺失。 美意识缺失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创新能力的...
今天听圆桌派周轶君分享的一个故事,正好激起了我的共鸣。 她快要临产的那会,正在忙一篇稿件,但是怎么写也写不出来,整个人处于一种很焦虑的状态,她生完孩子后,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没必要在那篇稿件上浪费太多精力,写不出来就不要去写就好了。当她把那篇稿件删掉时,顿时觉得整个人都变得通畅起来。从这件事中她学到一个道理,就是不要纠结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当你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时,你会发现原来你之前执着的...
今天偶然打开自己的主页,发现之前写的一些东西读来还是挺有意思,只是最后一篇文章停留在2019年5月7日便再没有更新过。 回顾从那时到现在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自己的内在想法都和当初相比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疫情的影响,日本政府反复无常的应对措施,公司内部的组织变动以及器重自己的上司的人事调动等。 很可惜的是,自己作为这一切的亲历者,没有将其转化成文字记录下来。 想来当时自己停止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