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喜爱的音乐
A collection of my favorite music. some principles: no genres, BC any genre is just pop in its own era. keep it simple and easy to maintain. singer&composer name ...
A collection of my favorite music. some principles: no genres, BC any genre is just pop in its own era. keep it simple and easy to maintain. singer&composer name ...
今天看了一本书,里面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东京丸之内有一家非常大的书店,丸善丸之内本店,在这家书店的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的都是一些诸如“跟我学年收立马翻10倍”之类的书,这些书一看名字就知道品味很低,但是却常年占据书店的畅销榜前列,丸善丸之内书店可以说是日本学历最高的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了,从人们所趋向的书就可以看出社会的大环境,即美意识的缺失。 美意识缺失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创新能力的...
今天听圆桌派周轶君分享的一个故事,正好激起了我的共鸣。 她快要临产的那会,正在忙一篇稿件,但是怎么写也写不出来,整个人处于一种很焦虑的状态,她生完孩子后,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没必要在那篇稿件上浪费太多精力,写不出来就不要去写就好了。当她把那篇稿件删掉时,顿时觉得整个人都变得通畅起来。从这件事中她学到一个道理,就是不要纠结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当你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时,你会发现原来你之前执着的...
今天偶然打开自己的主页,发现之前写的一些东西读来还是挺有意思,只是最后一篇文章停留在2019年5月7日便再没有更新过。 回顾从那时到现在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自己的内在想法都和当初相比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疫情的影响,日本政府反复无常的应对措施,公司内部的组织变动以及器重自己的上司的人事调动等。 很可惜的是,自己作为这一切的亲历者,没有将其转化成文字记录下来。 想来当时自己停止更新...
第一本书是来自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说起来第一次知道这个作家的名字,还是在本科时看老友记的时候,乔伊跟钱德勒都想让菲比肚里的宝宝其自己的名字,然后争论起来哪个名字的名人多,钱德勒想了一下说出了雷蒙德钱德勒这个名字,不过那时候自己和乔伊一样,并不知道起这个名字的所谓“名人”到底是谁。后来在读村上春树的访谈时,有篇报道提到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告别,那时候开开始意识到这个...
这次来日本之前,从学校的资源共享网站上下载了一整套著名音乐家的无损合集,准备以后慢慢欣赏,之前虽然也断断续续在听,但是有点零碎,因为历史上的音乐家实在是太多了,而且经典的作品往往又存在很多演绎版本,导致绝大多数人在刚开始接触时往往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入手。 而古典音乐的一大乐趣,便是在于从这些浩如烟海的历史演奏中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并找到自己喜欢的版本。这样的经历在听圣桑动物狂欢节时便有体现。...
不知不觉来日本已经有两周的时间了,有时候一直在思考自己来日本的选择是不是正确。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话印象很深刻,你在二三十岁左右所做的决定,出国留学也好,工作选择也罢,在当时看来可能只是像每天早餐的豆浆油条一样平常,可是当你几十年后回顾这一切时,就会发现这个选择所导致的可能是人生的一场剧变。 当时记得自己在准备GRE考试时,脑海中就不断想到毛泽东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的那首诗: 男儿立志...
一 今天是入社第一天,在几乎全程懵逼的状态下参加了公司的盛大入社仪式。 其实来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桐山君告诉过我这次的入社仪式因为只有我一个外籍员工,所以全程用日语进行。而我的日语绝大部分能力还停留在阅读和文法学习阶段,对于耳边这种实时高强度的听力轰炸训练完全接受不能。不过因为桐山君在一旁的帮助,也算是磕磕绊绊走完了所有流程。 早上6点起床,赶着寒风匆匆忙忙前往远在30公里外的全球研...
最近被曼昆深入浅出的经济学原理所折服,在网上寻找经济学原理图书电子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相关领域的其他优秀书籍,故整理在此。这些书大部分都是动辄上千页的大部头,但着实属于某个领域的扛鼎之作,再加上作者通俗易懂地讲述,作为该领域的入门书籍非常不错。除此之外,这次所选的书籍豆瓣评分均在8.5以上,品质应该也有一些保证。 经济学原理 曼昆 豆瓣链接:https://book.douban.com/...
今天路过包图的时候,一阵清香袭来,仔细寻视才发现墙角处的一拥白玉兰。开得如此繁盛,却又不露声息。忽想起红楼梦里宝玉给袭人取名字的典故: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赶巧的是,今天微信短篇阅读小组推送的一首诗,也是关于花的: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也正是因为后两句描写的意境如此应景,用语虽平常却又贴切万分,因此竟...